海之南丨儋州土法制糖,怎樣“熬”出甜蜜,“熬”成非物質文化遺產?
走進海南儋州市白馬井鎮(zhèn)學蘭村的“海儋土糖”生產基地的生產車間,記者便聞到一陣撲鼻香氣。眼前,6名工人按順序操作6口大鍋,小火撇泡、大火熬煮、猛火蒸發(fā)、微火出糖,甘蔗水從液體煮成了固體,只等進一步定型、曬干、碼好,便成了一塊塊糖條。
創(chuàng)造這份甜蜜事業(yè)的人是土法制糖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吳少玉。2013年,在上海創(chuàng)業(yè)的吳少玉回家過年,看到祖輩傳下來的“吳氏糖寮”里制糖工具老舊、工人寥寥,心里不禁泛起一陣酸楚?!叭死狭耍伵f了,恐怕以后再也吃不到土法制成的糖咯?!备赣H吳小健說。
受到父親話語的觸動,吳少玉有了返鄉(xiāng)傳承手藝的想法?!巴练ㄖ铺橇鞒潭?、產量低、人力成本高。”吳少玉說,“傳承好土糖制作技藝,要讓土糖更好融入市場?!?/p>
起初,吳少玉通過走訪不少制糖作坊學藝,生產出了第一批土糖。然而,由于保存方法不當,發(fā)出的土糖六七成都出現(xiàn)了霉變。收到客戶反饋后,吳少玉一邊召回并銷毀產品,一邊帶領技術人員改良土糖制作工藝。
2015年,她升級了自家作坊,建起標準化生產車間。經(jīng)過升級后的“海儋土糖”生產基地順利拿到了海南傳統(tǒng)工藝土糖行業(yè)第一張生產許可證,并達到了出口標準。2017年3月,土法制糖技藝被列入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目前在申報國家級“非遺”名錄。
學蘭村村民羊壯年已經(jīng)在土糖生產基地工作了6年。從前在地里種甘蔗、花生,收入勉強維持家庭生活,如今羊壯年在基地工作每個月工資近5000元,3年時間家里就蓋起了樓房?!安粌H學到了手藝,收入也不錯!”羊壯年說,“這是一份很甜蜜的工作?!?/p>
眼下,為了開拓土糖的市場,吳少玉還在進行更多的嘗試。細分產品類型、推出新潮包裝、組建直播團隊……“希望通過努力,為更多人送去幸福和甜蜜?!眳巧儆裾f。
總監(jiān)制:趙鵬
本期統(tǒng)籌:孫海天
視頻拍攝:吳少敬
視頻素材:吳少敬
視頻剪輯:孫海天
出品: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
鳴謝
海南儋州市委宣傳部
海南憶家食品有限公司
人民日報丨要聞六版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